2012年,欧洲委员会的联合研究中心环境与持续发展所开展研究组织环境足迹评价技术,2013年4月欧盟委员会颁布了2013/179/EU号建议《产品和组织生命周期表现测试和沟通通用方法》,正式开始了组织(含制造工厂)环境足迹评价的推广。组织环境足迹(以下简称“OEF”)是从生命周期角度多标准衡量组织的环境绩效,首要目的是寻求减少与组织活动相关的环境影响,考虑供应链活动(从原材料的提取,通过生产和使用,到最终废物管理),涉及制造业、公共机构等,可用于标杆管理和绩效跟踪、最低环境成本的采购、减灾活动及自愿性或强制性计划的参与。OEF 已在有色金属行业进行评价试点,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ISO/TC 207基于欧盟OEF、ISO/TR 14069 和 ISO 14046 等标准和报告编制了ISO/ TS 14072:2014《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 组织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于2014年正式发布,上升为国际通用的评价技术规范。但由于其评价过程极其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推广效果并不理想。
早在2000年,日本就提出了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构想,采取了有力的环保措施。在评价方面,日本推行环境会计制度,围绕业务领域成本、上游/下游成本、管理活动成本、研发成本、社会活动成本、环境损伤成本、其他成本等七类环保成本,把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和由此而获得的经济效益作定量定性的测定、分析并加以公布。日本企业也积极推进各种环保制度,如日立集团从2011年开始推行“精选环保工厂”认定制度,每年认定一次。
锑冶炼业作为高耗能和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行业,缺乏相关标准来指导企业绿色工厂评价。因此,标准制定对推进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推动用能结构优化,实现工厂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北京矿冶研究总院)1956年建院,是我国以矿冶科学与工程技术为主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究与设计机构,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现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矿冶集团下设12个研究设计所/中心、1个工程公司、14个科技产业公司。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有色金属认可实验室、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等12个国家级创新科技平台。
本单位已编制有大量锑冶炼行业相关的标准规范文件,如《锑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发改委2015年第36号公告)、《锡锑采选冶炼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待发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有色金属工业-锑冶炼》(HJ 938-2017),具备较强的标准规范编制成功经验。此外,单位还承担了大量锑冶炼相关科研项目:科技部攻关课题《有色大型冶炼企业节水技术开发》(2006年-2010年)、 2012年环保公益项目《有色金属采选重点行业(钴镍锡锑)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管理支撑技术研究》、《重有色金属矿采选冶业重金属产排污系数测算》(2012年-2015年)、《有色金属冶炼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管理支撑技术研究》(2010年-2012年)等,依托这些课题的研究基础,为本标准的成功编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